黄埔军校学费是谁提供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黄埔军校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是廖仲恺在临难受命、战胜困苦危难、确保军校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下所取得的。
开学之初,军校只领得毛瑟枪30多支,勉强够哨兵守卫之用;经济困难时期,师生伙食费处在“一天三餐有早上不知晚上,有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困苦境况;曾请求配步枪580支,每支子弹50粒,但只领得230支,竟是有枪无弹。
蒋介石唯有函告廖仲恺:“此不可也。”要求早日补拨枪弹以作学生操练之用。原来军校开办费仅有18万元,经常费3万元,师生们的生活、教学和军需费用尽在其中。由于黄埔军校是与军队结合的一支新型武装,开支费用巨繁,后援补充无继,确是应付殊艰的。
廖仲恺本以“善于经济理财”名世,身任中央常委、军需总监、财政部长、广东省长、财政厅长,党政军职务兼于一身,称为孙中山的“荷包”(钱袋)。以他爱黄埔之深,应对军校实需钱粮枪弹给予优先厚惠,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革命政府的财源竟为各地方军阀所控制,“广东财源,已临绝境”。对此关系革命安危,影响军校存亡的大事,廖仲恺却能“生死毁誉,在所不辞”,勇担经济重任。千方百计为革命筹措钱粮枪弹,力保军校克服艰难,最后转危为安。
先是廖仲恺得悉蒋介石以经济穷困为理由,迟迟不就校长职务。于是郑重电告蒋介石:“军校之款,弟不问支出,兄不问来源。经费不乏尽可安心去办。”表示愿作经济后盾,放手让他去干。对一般师生因生活经费匮缺而不安,他出面保证:“经费方面,都由我负责。教官尽可安心教育,学生尽管学习。”由于廖仲恺的诺言为师生们所信赖,这才安定下来。同时,他又向社会奔走呼号,接连发表统一财政通电,表白救国救民之志,揭露地方军阀将广东财源“瓜分豆剖,点滴无遗”,“利不相让,害不相救”等严重境况。呼吁“归还财权,涓滴无私”,甚至表示不任财政部长职务以引起军政要员的共同关注,务求统一财政。“风雨同舟,危亡共拯”;言辞恳切,大义凛然。他有力地唤醒革命人民和黄埔师生对军阀官僚黑暗腐败统治的切齿痛恨,激起打倒封建军阀的决心。可是,军阀官僚却仍无动于衷,依然拥兵自肥,致使第一次东征时期军校经济状况尚无根本好转。
1925年,一封周骏彦致陈果夫的信说:“1月之饷未发清,2月之饷,尚未发过,3月又过,款又无着。”表示:“困难情形,实不堪言状。”廖仲恺为救燃眉之急,往往日夜奔忙,东挪西借,甚至向上海钱庄借款,忍辱求存。据张治中回忆:“廖先生谈起筹款时种种困难,几乎落下泪来。”他晓得军校明天伙食费就没有了,就四出奔走设法,一直到了晚上八九点钟还未得一个钱时,他只好委屈跑到一批军阀的公馆,先绝口不提为黄埔军校筹款的事,而与睡在烟床上抽鸦片的军阀强为谈笑,待他们高兴了,才提出某处有款可收,得他们答应并提到款后,才解决了黄埔军校断炊之困境。师生们得知真相,万分感动